Archive for the ‘媒体观察’ Category

多年前的一次争论

Posted: 29th May 2012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Comments Off on 多年前的一次争论

    就因为印刷传媒与电子传媒哪个更象回事的话题,美国新闻界曾经发生过一场的未分高低的争论。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外勤记者库拉尔特以“摧枯拉朽之势”发表了一通高论,他坚持认为美国差不多每一个地方的电视台,能留给他的唯一印象,只是播音员的头发的颜色和发型。他说:“我们的大多数公民是从电视里获得消息的,千百万人正是从某一个人那里获得赖以生存的消息。但是,这个人的同事们却不相信他能准确地报道他下午的那场高尔夫球”,他接着说:“我希望我能为我们这个职业而自豪”。     底格律前新闻主任普拉托同意库拉尔的观点,但是他指出毛病出在电视台的管理层中间,他说库拉尔特忽视了“勤奋、合格的电视记者,他们在那里徒劳地奋斗。有许多优秀记者,他们正在努力。但是电视台决策层就是不让他们把事情管起来”。  当然,他这里谈的是体制问题,或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

Posted: 21st January 2011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广州地区电视生态环境恶劣,同业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这里集聚了境内外一百多个电视频道,数不胜数的栏目节目抢夺着越来越有限的眼球,相互模仿,缺乏创新,使频道、栏目和节目几乎是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在进行生死大战,让观众产生审美甚至审丑疲劳。 实践告诉我们,注重创新、营销、品牌、策划和传播,能使我们走得更稳,也能使我们走得更远。我们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让观众一看到我们,就能联想到广州的、城市的、开心的、岭南文化等的概念,就能有会心一笑是自己人的感觉,这些,恐怕比一时一事的收视率更扎实,也更持久。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和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越大,生存空间越大,成功希望越大,品牌效应越大。模仿没有错,山寨也自有山寨的理由,但我们的频道、栏目(节目),毕竟要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有原创的勇气,包括面对原创失败甚至失败得一塌糊涂的勇气。 说到失败,我曾经问过前市委书记一个愚蠢的问题,当时他是市长,我问他:林市长,你心目中的广州应该是什么样子?他的回答很生气,他说:广州就是广州,它永远是自己的样子,不是我想它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当然可以学习和模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甚至TVB、BBC、NBC以及别的更牛的台,但最终的结果,我们还是要做回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符合自己品牌定位的一切事情;并且不断强调自己品牌的过人之处,作为传媒,电视需要保持自己的活跃形象以及影响力,与内容密切结合的专题策划尤为重要,如《广州好》系列活动,让我们的形象在城市各处闪现,不停地告诉观众: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我们要善于制造引人关注的社会热点,比方说亚运,比如说春运,又比如把市长请上元旦倒数的现场。总之,不要轻易改变你的定位,而是要用一切方法不断的强化它,让它深入人心。 在网上找了幅漫画,上面有几句话蛮有意思: 什么叫创新: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 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别人做到的事,你已经升级换代了!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1%不到的问题?

Posted: 2nd December 201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东莞松山湖,鲜花盛开恍若亚运主办城市。 央视索福瑞(CSM)广东区域年会“新形势下的电视媒体竞争与发展”在凯悦酒店举行,省内电视台高层云集,包括省台的台长副台长。 CSM总经理王兰柱发表题为《正视挑战,超越竞争》的主题演讲,以往颇有些惊人之语的他这次非常平实。 他透露,近期中宣部刘部长和公安部孟部长批示,坚决打击利用样板户作假的行为。他说调查公司唯一要保密的就是样板户,原来CSM使用电信的固定电话回传样板户数据,容易被截获通过号码反查找到样板户,最近他们都改成GPRS了。 王兰柱指七月《人民日报》质疑收视率数据以后,“目前传言比较多,公安证实的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某些频道”。他呼吁大家不要相信歪门邪道,因为出问题的数据“非得给个数字的话可能连1%不到”。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网上疯传英国记者罗伯特·弗丘的文章

Posted: 17th November 201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据称是英国《每日镜报》记者罗伯特·弗丘的文章,这些天在网上疯传,同时,据说广州也要趁热打铁申奥了…… 如果是英国愤青的文章,那翻译的中国人真是天才了! 如果不是英国人的原创而是中国人民的杜撰,那——更天才! “场面专家”(“面子专家”?)的概念入木三分直取要害。 听到中国人放弃申办2026年世界杯的消息时,我热泪盈眶,我双手举过头顶,朝东方跪下,并把身体伏在地上,哆嗦着感谢上帝。 我想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整个伦敦,整个大不列颠,整个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在未来20年里,只要场面专家中国人不出手,整个银河系都不再会出现一届能被称为完美的,规模宏大的运动会了。 现在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富裕,强壮,性感……想想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就不寒而栗。开幕式免费发放矿泉水的费用,就足够让英国政府破产。奥运村食堂的精美食物与我们的食物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简直就是吃了一辈子屎……再看看刚刚结束的世博会,那蜂拥而至的观众潮,那美丽得吓人的一个个展馆,我只能承认我之前太没见过世面了。 在历史上,大不列颠政府得罪中国人的次数太多了,于是我们得到了报应。我们从法国人手中抢来了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当时我们兴奋得像吃多了宫保鸡丁一样,现在我们才恍然大悟当了法国的当。2008年北京所做的一切都会让2012年的伦敦丢脸。想想那天空中映红半个世界的烟花,伦敦政府也许录下北京奥运烟火的声音,在2012年开幕式上时助助兴。视觉效果?对不起,我们的大屏幕会重放北京奥运烟火的盛况。全世界在比较了2008年奥运与2012年奥运后都会严重鄙视我们,鄙视我们这个号称创造了现代文明的国家。虽然2012年还没来,但囊中羞涩的我们连想死的心情都有了。 还好,中国人放弃了2026年世界杯申办权。这对于正在申办2018年的英格兰,也许申办2022年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谁想在整运动会这件事上和中国人较劲,那就是找死。 这对于未来的英美领导人来说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不用再屁颠屁颠飞到北京,坐上几个小时等待中国新领导人的接见,还得担心是否在开幕式上被安排坐在伊朗或者朝鲜领导人身边,一不留神被揍一顿。 如果中国人正式提出申办,布拉特会放下手中一切事情飞往北京,亲手内定这一举办权,只要中国办,一切好商量。那些投票的执委,放心,他们绝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只要承诺在他们退休后可以移民中国,定居北京,那么中国肯定获得全票。 如果中国人举办世界杯,那么开幕式肯定不会像美国那样小家子气,请几个街舞小孩跳上半小时,至少会有五十万人统一舞出中国力量;意大利之夏的时装秀会从历史纪录中抹去,中国人会让全世界的模特穿上或不穿上最贵的衣服,秀得全场眼花;谁来唱主题歌?届时先进的医药技术会让中国人把杰克逊从墓中请出来复活五分钟,唱完最后一曲…… 谢天谢地,中国人让这一切仅存在于想像之中,他们放弃了申办,他们给全世界一条活路,他们让欧美强国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我祈祷中国永不申办任何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了。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古石阳:很多难忘的事情现在还不能说……

Posted: 27th October 201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媒体观察

古石阳: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申办亚运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2004年在多哈亚奥理事会大会上担任广州申亚陈述人 记:你全程参与了广州申亚,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什么样的难忘故事? 古:申亚的故事,刘江南同志(广州市体育局局长)比我讲得好,哈哈。 当时我主要负责申亚报告撰写、翻译和申亚的陈述,迎接评估团。中间的确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我记得申亚报告撰写的最后关头,也就是3月底,我跟市外办的同志,整整六天六夜连续奋战,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可能也就一个小时。3月26号还是25号,整整熬到天亮六点钟,报告开印了,我们才离开印刷厂。那是评估团来之前,我们3月底要把报告送到亚奥理事会。送完报告说评估提前了,4月要来评估了。那时候写完报告以为可以歇下来,谁料紧接着就要准备评估了。迎接评估的时候,我跟(陈)耀光同志(时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分开的,他是负责整个城市的准备,我主要是负责陈述的准备。 我们当时从全省抽调了精兵强将,就是英语水平比较高,有一定资历和代表性的人,组成一个陈述团,包括电视台的尹捷。也封闭了接近20天。当评估团来到广州之前,我们搞了次演练,当时参加奥运会的专家大为惊讶,他说广州的人才不亚于北京。他也参与了申奥,也听了北京陈述团的陈述,听完广州人的陈述,大吃一惊。 在广州,当时我没有陈述,我做陈述大会的主持人。我也没经历过,生怕有什么闪失。但是在多哈亚奥理事会大会上的陈述是我做的。我记得大会前一天要给社会陈述,那天可能心情比较紧张,给我跳过了一段,放PPT的人跟不上,后来我才发现。但是在大会上的陈述没有出现这样的差错。实际上陈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最紧张的还是接受提问。很幸运的是,在亚奥理事会上的陈述之后,没有人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很快就通过了。但是后来的很多陈述,特别是筹办过程中的很多大会,那就要接受很多提问。到了筹办阶段我们已经对亚运会的知识和内在规律,对自身筹办的政策程序,心里也已有底,但申亚的情况不一样,心里没有底,比较紧张。 记:亲自出马担任陈述人,作为政府官员压力很大吧? 古:现在政府里面,能够用比较正式的英语进行陈述的人不多。既然我是申亚其中一个负责人,有义务代表市政府进行陈述。我不用考虑别的因素或者别的负担。我记得在多哈陈述回来,我很多高校的老同事看到电视之后,他们说这个陈述人啊,肯定不是广州市政府的,不知道是哪个高校借来的,给他安一个职位,陈述完了就给他回去高校,哈哈! 记:广州争取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范例迪拜奖、亚运,您都亲身参与了而且都争取到了,你的运气很好啊。 古: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运气,这是广州的运气! 我们申请国际花园城市奖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三年一中变,刚刚办完九运会。广州经历了三年一中变之后,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条件,有“料”,才会成功。 后来的迪拜奖,推进整个社会全面发展,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已经是被社会和世界所公认的。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成功。所以说幸运是广州的幸运。 申亚也是。几个候选城市中,广州作为南方的重要城市,还有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还有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这应该是亚奥理事会和亚洲各个奥委会对广州的信任。所以申办成功,不是我们申亚的具体工作人员的幸运,而是我们广州市广州人民的幸运,或者说有能力、有实力去获得这种成功。 记:筹办亚运和申亚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古:道路更加漫长,工作更加艰巨。申办,对我而言,主要是投入了半年时间;但筹办的时间就很长了,从2005年7月开始,当时我还不是组委会的成员,还在准备亚奥理事代表大会,那个时候算是我筹备工作的起点。 有很多难忘的事情,但现在还不到说这个的时候…… 记:撇开官员的身份,你会怎样度过广州亚运这段时间? 古:我希望市民把亚运会当成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就像我们小时候过年一样——我们盼着过年,我们一年到头忙碌,到头就想让春节过得好。我们在筹办的这些年中,无论是参与筹办的工作人员,还是广大市民,都应该说经历了许多艰辛的过程。特别是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我们的普通市民都承受了很多不便。就像我刚才说的,为了过好年,我们也要做很多很多…… 看亚运,我首先就想把它看成节日,把它看成过年,看成小时候过年一样——我们在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和亚洲各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我们的城市! (古曾是大学老师,林树森当广州市长时,弄了很多大学老师进政府系统,他就是其中之一。在官员里,古是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里,他应该是官员吧)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