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0

泰山索道和国王花园

Posted: 29th October 200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时评快呛

泰山的索道引起了一阵风波,读书人好话歹话说尽,但对当地政府似乎没有什么影响,这和过往我们都很熟悉的例子一致,比如说拆掉一片明清建筑之类,在显示政绩的时候(我不敢认为他们还有别的目的,但天知道),千万别受外人闲言非议的左右,否则官府官员的老脸能往哪搁?这让我想起在书上读过的一个故事,197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这年,市政当局决定在国王花园(旧城改造的首要对象之一)修一个地铁站,当地的年轻人发起了“城市的选择”和当局对抗,当局出动骑警为工程开路,谁知道反而激怒了示威者,聚集的市民越来越多,他们害怕当局晚上偷偷开工,于是冒着春寒住在花园里,最后的结果是市民选出来的市政当局(这一点恐怕非常重要)收起自尊心被迫修改了计划,让地铁绕过花园,并且在随后的旧城改造中吸取了教训。今天的国王花园成了城市的骄傲,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著名的景点,是市民拯救了斯德哥尔摩!国情不同,瑞典的故事到底只是故事,在下无意鼓动中国的市民有任何的行动。但有人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一个社会的政治可以腐败,经济可以腐败,但知识分子不可以腐败,否则这个社会就完了,但我要问,知识分子面对鼠目寸光的官员能有些什么办法?(2000年10月29日 星期日)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但能不能把它称为大城市,让我很犹豫,白天这里还算热闹,到了晚上,却跟一座乡下小镇一般安静。       华盛顿人口本就不多,64万,大部分是黑人黑人姐弟。白天有联邦政府官员充充场面,他们大多是白人,不过家都不在华盛顿(住在邻近的州和城市),下班以后驾车呼啸而去,把城市留给黑人,所以说华盛顿的白天是白的,晚上是黑的。       晚上的华盛顿属于黑人,他们三五成群,或站或蹲,穿着打扮堪称前卫,耳朵里塞着耳机,嘴里念念有词,偶然身体还有节奏地扭动几下,有型有款也很消闲。       不知算不算亨庭顿“文明的冲突”,反正美国的华人都说弄不明白黑人的怎么过日子的,私底下批评道:其实美国老早就不迫害他们了,但他们还一个劲提出种种要求,生一孩子拿一份社会救济,华人老老实实干活,就是没他们赚得多,一句话,政府偏心。       当地华人警告我们,晚上呆在旅馆里,别到处乱窜。但好奇心还是战胜了恐惧感,晚上坐上出租车,从旅馆所在的另一个州(叫什么忘了),悄悄回到白天游览过的华盛顿,花10块美金买了一张门票,进了一个舞厅,第一印象就是真他╳的黑啊,过了好一阵子,才发现了一些亮白的牙齿,里头果然全是黑人!跳舞跳得正高兴,排着队,一招一式整齐划一,非常好看。那天碰巧是周末,人多,甭说坐的,就是站的地方都没有。两个黄种人的到来还是被注意到了,三位小女孩把她们多占的座位让了出来,谢过坐下,刚打算和她们搭讪,发现她们的男朋友居然是两位高大威猛、全副武装的当班警察,立马将我们到口的英语吓了回去,在一边很陶醉地看了一晚上黑人跳舞。       小小的冒险,对华盛顿的黑夜有了一点感性认识-“黑”得一塌糊涂。       然而美国的总统(迄今为止毫无例外全是白种男人)倒不能不住在华盛顿,想想他不免有些儿寂寞,克林顿的绯闻恐怕也是事出有因。有人开玩笑说:最早发现克林顿绯闻的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佛逊,因为杰斐佛纪念堂正好对着白宫,但为什么杰佛逊没有站出来揭发呢,原来这位老兄任上也闹过绯闻,不好意思“五十步笑一百步”了。       总统不少,但可以在华盛顿建堂树碑的却只有两位,杰佛逊是一个,另一个是林肯。黑人一群黑人在白宫外示威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的。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鼓吹仇恨和斗争:“我梦见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原先的奴隶的儿子们与原先奴隶主的儿子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共叙手足情”,在矛盾爆发的紧要关头,他保持了人的尊严和理性。      民族和解,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是令人动容的梦想,比如东西德、南北韩,还有海峡两岸中国人不曾放弃的方向。      有一天的中午,在华盛顿的大街上,看到几位不同肤色的青年男女,应该是联邦政府的公务员,有说有笑地并肩前行,那种融洽和亲密,让我在一瞬间里,竟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半世纪前那场战争

Posted: 24th October 200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时评快呛

把以下两条新闻搭配起来看,更显得意味深长:(1)中国高调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解放军报号召“打硬战,打胜战”;(2)美国国务卿访问朝鲜,美国总统克林顿有望年内进行他的朝鲜之旅。当然,50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定放弃国内建设和解决台湾问题的良机,援助朝鲜并与美国对垒,不可能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退一万步讲,纵使当时的决定今天看来是有异议的,为国捐躯的志愿军仍然值得后人记取。50年前那场战争,中国人没忘记,美国人也没忘记,华盛顿仅有的两座战争纪念碑,其中一座就是纪念朝鲜战争的(顺便说一句,另一座纪念的是越南战争,两座纪念碑均与中国有关),碑上刻着“自由不是免费的”,中国人现在到美国的很多,看了以后心情难以言喻。但是美国人也承认,那场战争他们没能取胜。有时候我有点觉得,战争本来就没有胜利者。(2000年10月24日 星期二)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有感于思想的境界关站

Posted: 19th October 200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时评快呛

10月10日在《联合早报》读到一篇《中国个人学术网站浮出水面》的署名文章,认为“在众多的个人学术网站中,其中最为成功的,可能就是‘思想的境界’”。然而仅仅时隔两三天后,该站主人却贴出了简短的关站告示,一时间网上传言四起,猜测纷纭。十几个小时后,站主人不得不再次贴出告示,详细解释自己的行为“以正视听”。不管关站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网路上常在此站停留的人来说结果只有一个——那扇门关了,你只能踯躅于门前,一遍一遍地读那篇感人的告示,而不得其门而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那几家网站被贬而又贬,对此我们似乎都能够泰然处之。然而一个创立仅一年又三个月就发生巨大影响力的网站,正当它如日中天的时候却突然关闭了,这不免让人对中文网站的生存环境顿生秋风瑟瑟的悲凉之感。我们很愿意相信李永刚先生真的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而关站,而且对独力支撑网站的个中甘苦感同身受,问题在于,“思想的境界”谢幕之后,偌大的中文世界里有谁来承担类似的使命?(友人写的,但代表本人立场。2000年10月19日 星期四)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

叫人感动的北国之秋

Posted: 6th October 2000 by 纽士巴(newsbar) in 自游世界

      为了拍一部叫《城市家书》的电视纪录片,最近远赴大连青岛。       大连和青岛都是滨海城市,而且在发展势头上,它们都把辽宁和山东的省会城市,沈阳和济南比了下去。但是大连和青岛的朋友也会说,深圳的风头不是也把你们广州比下去了吗?看起来,滨海城市的潜力毕竟大一些。      走进大连,就像走进一座欧洲的中等城市大连街头小景,精美而浪漫。据说大连原先也是工业城市,纺织和机车制造都很出名,现在的大连市委书记、原来的大连市长薄熙来,把这些污染严重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迁到远郊,拆了厂房建起广场,硬是将工业城市变成了花园城市,搞起了旅游和房地产。       当然,市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沉重,下岗的下岗,转业的转业,现在大连市民的收入不算高,据一位刚刚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告诉我,通常人均收入也就在700~1000的幅度,市民们都很推崇的薄市长有句名言,空气清新长命百岁比加工资还好。       大连的女孩子好打扮,广州人敢吃,她们敢穿,满大街的短裙露脐装,骄傲地展示着天生的高挑身材,她们对吃的兴致不高。我们从诸多将红未红的服装模特中,选了一位17岁的模特学校学生,紧张的排练当中,她和别的模特只是扒几口饭盒了事,并无怨言,但她们对服装和化妆品的追求,却是非常的执着。      这是一座愿意为美丽付出高昂代价的城市。      在时装表演排练场的后台蹲了两天,发现精彩演出的光环,把模特的汗水和泪水都掩盖住了,她们的青春,被T型台剥夺了不少。那位17岁的模特叫林媛,在给她写的《城市家书》末尾,确实有感而发:“许多年以后,也许我已经成名,也许还在默默奋斗,仍然站在T型台上,或者从事了别的职业,但此时此刻的心情,却忘也忘不了。我是林媛,我的模特生涯,是从我的家乡大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开始……”,这时,《掌声响起来》构成了《家书》最后的落点。      大连仅有百年历史,清代,这里是一个军港,后来俄罗斯人建起了欧陆风情的城市。日俄战争(1904-1905)中,俄国人战败,日本人又成了这里的太上皇。一场与中国人毫无关系的战争,旅顺日俄战争旧址却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无辜的中国人成了别人的战争的炮灰,日本人杀进旅顺的时候,只给中国人留下36条命。旅顺口有的是日本人留下的纪念碑,“白玉塔”之类的。       把我们送到旅顺的司机说,旅顺现在不向日本人开放,来一个抓一个,出租车司机把日本人送到旅顺,会被扣车一个月兼罚款5000大元!       前面提到的那位刚毕业的研究生,坦言自己最恨小日本,但她带我们跑遍大连的那天,就是她到大连“东芝”公司上班的第一天。       先到大连,再到青岛,不免时时处处拿青岛和大连比。论城市的靓丽,青岛比内陆许多城市强,但和大连比,却还是有诸多不及之处。至今我没弄明白的是,青岛原来的市长做上了国家建设部部长,薄熙来却还在大连当市委书记。       但青岛的朋友有些不服气:我们拥有的品牌比大连多得多。这也是,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颐中等,都是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品牌,换过来,大连除了服装节,手上抓的名牌好像真没青岛多。“海信”王副总裁告诉我们,有一次青岛的企业参加大连的博览会,薄熙来看到青岛的名牌家电很“眼红”,特意请这些企业的负责人给大连的官员“训话”,他也想把大连的高新产业弄弄上去。       “海信”的一位公关人员常见得:青岛人特别老实,儒教之乡,对企业忠诚,所以这里的企业办得好,办得长久。据说就全国而言,山东出产的“三陪”小姐是最最少的,因为这里的人们特讲道德。青岛的夜晚,人迹稀少,我们到的第一天晚上,青岛为了“全球华人论坛”试放焰火,在五四广场观看的,除了6名警察,就是我们三个异乡人了。青岛的姑娘天生丽质,打扮却很低调(这个词不知准确不准确?)。青岛海军博物馆当年王朔在青岛当海军,青岛姑娘带给她的印象特好,为此这位老兄专门写了一部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加以“歌颂”,但我在现场找不到支持的证据。       在青岛那几天,正是奥运如火如荼的时候。这样的城市,能不叫我怦然心动吗?      (2000年10月6日)  

  转载请保留原始链接作者